English  |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后勤要闻 > 正文
膳食服务中心反浪费实践获《人民日报》推介
发布时间: 2025-07-04 16:50   作者:   来源:   浏览次数:69

《人民日报》客户端6月9日刊发《杜绝餐饮浪费,学校食堂怎么做?》一文,聚焦校园餐饮反浪费实践,其中膳食服务中心的创新举措引发广泛关注。中心通过全链条精细化管理,为5万余名师生构建节约型餐饮体系,三年累计减少粮食浪费90万斤,交出了一份“减损增效”的亮眼成绩单。

全流程管控从源头控损

占地2200㎡的中央厨房承担了北碚校区21个食堂的食材调度枢纽功能:根茎类蔬菜统一削皮加工,肉类标准化制作成肉丝、肉片、馅料;绿叶菜由各食堂按需二次处理。该模式使食材利用率提升5%-7%,中央厨房成为“减损中枢”。

食材边角料的味觉新生

免费小料区的明星产品——萝卜皮泡菜,源自中央厨房的边角料革命:自动化生产线将萝卜分切为炒菜原料与泡菜原料,萝卜块用于炒菜,萝卜皮则腌制成泡菜。猪肉同样物尽其用:标准切割后的碎肉制成包子馅料。后厨没有无用之物成为各食堂共识。

精细化服务引领节约新风尚

针对师生多样化需求,食堂全面推行“小份革命”:1.5两米饭、25克“迷你馒头”、半份菜品窗口覆盖所有自营食堂。10个特色餐厅同步上线自助称重计量系统,吃多少取多少。中心加强精细化订单式生产,实行小份勤炒、现炒现卖、以销定产,尽量减少剩饭剩菜的产生。同时,通过倡导自带餐具、减少一次性用品,每年节约餐具耗材超10万套。

育人实践深化节约理念

中心将节约行动延伸至育人环节:设立勤工助学岗、“一日餐管员”,让学生参与食堂劳动,光盘宣传台、实践教育课融入日常。“一粥一饭来之不易”的理念,正通过舌尖上的变革深入人心。

数据显示,2022至2024年间,在校人数增长5000人背景下,人均食材消耗量反降12.7%,人均餐损量锐减24%,累计减少粮食浪费90万斤。泔水量日均下降30%,节约效益转化为菜品质量提升,低油盐健康食谱覆盖60%窗口。

膳食服务中心以食堂为课堂、以食材为教材,让节俭养德的传统智慧在称重计量的科技赋能中焕发新生,为全国高校餐饮体系提供了精打细算育人润心的西大方案。节约不再是被动约束,而是根植内心的价值认同。

 

供稿:膳食服务中心  涂光勇

初审:刘占友

复审:张洪菁

终审:董延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