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以品质为基,以效能为翼。自春季新学期以来,膳食服务中心在后勤集团的统筹部署下,锚定“提质增效”核心目标,聚焦“人员形象、食品安全、队伍建设、菜品创新、管理效能、团队文化”六大维度,推出教工餐厅提档升级、改进面点配送流程、全面使用鲜活食材、提升烹饪技能、推进服务育人新机制等十项创新举措,以刀刃向内的改革魄力,驱动膳食服务向专业化、标准化、精细化迈进。从食材溯源到加工规范,从窗口服务到管理升级……每一项举措都紧扣师生需求,每一处细节都诠释品质追求,这场从“量”到“质”的跨越,既是舌尖上的品质革命,更是后勤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敬请关注!
自今年4月起,膳食服务中心正式启动红案大锅菜专项培训,通过系统化教学、专家现场指导及实战演练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提升各食堂红案师傅的烹饪技能。截至目前,培训已成功举办四期,累计覆盖近30名厨师,为中心餐饮服务品质升级注入新动能。

中心特邀中心退休职工、资深特级厨师胡登凯担任技术指导,依托其四十余年大锅菜烹饪经验,围绕“火候精准、调味科学、出品高效”核心理念展开教学。胡老师以经典菜品为例,现场示范食材预处理、标准化刀工及批量烹饪技法,强调“大锅菜需小锅心”的匠人精神。学员们纷纷表示,胡老师的指导既解开了日常操作中的技术瓶颈,更深化了对大锅菜“色香味形”平衡的理解。

5月以来,胡老师与中心质检团队深入各食堂后厨,通过观察灶台操作、抽检成品质量,针对出餐质量开展“一对一”诊断。如针对某食堂红烧肉口感不稳定的问题,胡老师提出“分时段控温”与“阶梯式调味”的优化策略,显著提升了菜品稳定性和呈现效果。
为检验培训实效,中心计划于5月底举办红案大锅菜技能比武。通过同台竞技激发创新活力,推动传统烹饪技艺与现代餐饮需求的深度融合。“大锅菜是食堂服务的生命线,更是师生获得感的重要载体。”中心负责人强调,此次培训旨在锤炼厨师队伍的专业技能,同时在标准化服务与个性化需求间寻求巧妙平衡,确保“大锅菜”亦能呈现“精致风味”。

中心将持续完善技能人才培养机制,以匠心传承守护校园烟火气,用品质提升书写后勤服务育人新篇章,为师生的“舌尖幸福”提供更有温度的保障。
供稿:膳食服务中心 涂光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