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下午,一场题为“学习习近平新思想 争做新时代党员”的特殊党课在西南大学中心图书馆9楼报告厅举行。之所以特殊,是因为站在讲台上的不是专家教授,也不是书记院长,而是扫过宿舍、担过垃圾、疏通过下水道的后勤集团一线职工,也是后勤集团党委务工人员党支部的普通党员。该校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2018届全体毕业生党员及低年级入党积极分子代表共计100余人到场聆听,当真诚的话语从这些形象朴实的“老师”口里讲出来时,在场的师生们都真切地感受到:这是一堂接地气的“奋斗课”!
“做良善之人,不忘本心”
后勤集团维修服务中心副主任王存禹是当天第一个上台进行经验分享的党员。

今年46岁的王存禹2007年入党,曾是四川省万源市庙垭乡的一名干部。为了提升自己,也为了守护异地多年的恋情,1999年,他毅然离职来到西南大学,一边打工,一边求学。2006年,他从西南大学文献所硕士毕业后应聘到后勤集团工作。10余年来,他从宿舍值班员干起,一步步被提拔为中层管理干部。
王存禹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经历告诫毕业生党员:“要做良善之人,不忘本心!”他回忆当初自己在乡镇工作时,从不嫌弃老乡们满身尘土、一脚泥水,主动招呼他们进屋、热情地递烟倒水,以心换心赢得了老乡们的喜爱和尊重;研究生毕业后应聘到后勤集团,他趟脏水疏通下水道、担垃圾维护宿舍清洁,遇到同门师弟师妹们惊讶的眼光,他仍泰然自若。
“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在任何岗位上都不能忘记我的本心。本心就是初心,就是一心为师生服好务!劳动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王存禹的话,赢得现场同学阵阵掌声。
“扎根基层,立足本职,才能仰望星空”
后勤集团接待服务中心综合办公室主任阮阳以《仰望星空,脚踏实地》为题,分享了自己的成长故事。2009年,她从西南大学教育学部硕士毕业后应聘到宿管中心工作,之后调到接待中心,端过盘子、洗过餐具、打扫过客房,从服务员到管理层,如今业绩出色的她,已先后3次被评为重庆市高校接待服务行业先进个人。

“只有敢于放下身段扎根基层,立足本职,埋头苦干,从点滴做起,才能用勤劳的双手成就属于自己的人生。”同时,阮阳特别强调要有感恩之心,要正确看待每一个挫折和每一次错误,“任何一种经历都是一笔珍贵的财富,我这一路走来,特别感谢每位领导对我的批评指正,感谢每位同事对我的支持帮助。”她的分享,让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毕业生们收获良多。
“补漏趁天晴,读书趁年轻”
后勤集团工程服务中心和维修服务中心综合办主管杨浪有着8年党龄,2012年开始在后勤工作,曾负责过勤工助学岗位招聘、担任过《热地》杂志的主编,现在从事工程项目方面的管理,岗位跨度大,所以她特别强调要不断学习,“不要认为在后勤工作就是“打杂”,不用读书。后勤服务其实大有学问,比如屋面防漏维修,你得知道屋面结构、防水层的构造;做办公室工作,你得会写规划总结,懂得处理人际关系……当已有的知识体系不能适应岗位需求和社会发展的时候,就要注意给自己‘充电’,并将学习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不断验证、深化。”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专科毕业的杨浪,在后勤集团边工作边提升学历,完成了本科学习,并于今年考上了研究生。她还考取了初级会计师和二级建造师。

杨浪嘱咐即将离开学校的毕业生党员们,要善于制定自己的人生计划和目标,并落实到行动上。“向上的路虽然难走,但攀越顶峰,你就会发现山顶有美丽的风景,这些辛苦都是值得的!”在场的大学生们听后倍受鼓舞。
一线优秀党员是最生动的“教科书”
近两个小时的分享会,三位后勤党员的故事深深打动了在场的师生。
“他们都是有学历、有经历、有情怀的好党员!” 即将毕业的党员徐晓梅眼睛湿润了,“我真的体会到了坚守和信仰的力量,我希望自己以后也能像几位前辈一样,不忘初心,踏踏实实在一线工作,为大家服好务! 我发自内心地愿意做这样的人,这样的党员!”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刘汭雪表示,全国上下正在掀起“学新思想千万师生同上一堂课”活动的热潮,这些一线优秀党员给毕业生党员们上了一堂毕生难忘的思想政治课,她由衷希望:“通过身边普通党员的故事分享,让毕业生党员在思想上做好充分准备,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强化自己的党员身份,立鸿鹄志,做奋斗者,练真本领,做实干家。”
“最基层的体验,也许最真切;最朴实的故事,也许最动人!”曾在后勤集团工作过的西南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郑劲松认为,这次党课之所以让学生们“听得进去、听得感动”,从认知心理学角度讲,因为这些职工对大学生来说,熟悉而陌生,看似反差,其实有可能揭示了生活的本质,大学生们毕业后,大多都是从一线做起,这些来自一线但通过奋斗而成长起来的党员,对大学生来说,就是一本最接地气、最生动形象的“教科书”。